2019年, 第33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7-15
  

  • 全选
    |
    监督管理
  • 范乙
    中国药事. 2019, 33(7): 725-731.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构建“申请人之窗”栏目,充分研究利用信息化技术在药品审评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方法:通过对“申请人之窗”的建设背景、技术手段、应用情况、应用场景以及作用特点等项目内容逐条分析,进而总结出其在药品审评工作中的经验与启示。结果与结论: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申请人之窗”在加大信息公开、降低廉政风险、建立与申请人之间的电子信息交流渠道、提升审评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已经成为药品审评中心与注册申请人之间不可缺少的信息化应用平台。进一步探索了“互联网+”在药品审评中的应用和实践。
  • 杨敬鹏, 徐晓楠
    中国药事. 2019, 33(7): 732-736.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国内外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用原料血浆管理的差异,为优化国内血浆管理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梳理血液制品行业原料血浆管理的国内外差异,了解行业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目前,我国血液制品企业原料血浆投浆量低,血浆综合利用度不高,建议通过实施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推进原料血浆集中检测及综合利用临床分离富余血浆等措施,缓解国内血浆蛋白制品紧缺的现状。
  • 徐璐, 杜庆鹏, 朱炯, 白玉萍
    中国药事. 2019, 33(7): 737-740.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专利药品广告进行解析,为药品广告中专利内容的规范宣传、消费者购买药品的注意事项以及监管部门对药品广告的监管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对药品广告中专利宣传的情形进行分类总结,结合具体案例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深入分析药品专利、广告内容和药品的适应证/功能主治之间的联系。结果与结论:医药企业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正确宣传药品广告,审批部门应当严谨审批,同时做好对企业和广告申请人的培训,监管部门应当对药品广告中专利的内容进行严格监管,以保证药品广告中的专利宣传的准确性,消费者应当在了解药品适应证/功能主治的基础上,理性地看待药品广告中的专利宣传内容,避免被不当宣传误导。
  • 张世庆, 商惠, 柳全明
    中国药事. 2019, 33(7): 741-745.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评价事关公众健康,因此,建立确保评价质量的管理体系有重要意义。“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和有效工具,建立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对于医疗器械评价质量的持续改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方法:本文就技术审评“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扼要介绍,并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结果与结论:“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的建立,对于规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降低审评风险,确保技术审评质量的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中药质量专栏
  • 张红伟, 王晓燕, 李振国, 黄霞, 杨元, 蒋芦荻, 代雪平
    中国药事. 2019, 33(7): 746-753.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山药饮片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残留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探索性研究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山药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脱硫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68批样品中检出11批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检出1批使用了脱硫剂;37批样品中检出2批汞元素超标;38批样品中检出5批含有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残留(涕灭威砜、3-羟基克百威、甲拌磷砜、氟虫腈、杀虫脒),检出15批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结论:山药饮片中外源性有害物质以二氧化硫和农药残留为主,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监管,建议完善现行质量标准对农药残留进行限量控制。
  • 高妍, 李德旺, 过立农, 刘杰, 马双成, 郑健, 昝珂
    中国药事. 2019, 33(7): 754-759.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全国中药材饮片专项抽验工作,了解重楼饮片市场整体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完善重楼检验标准,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从全国19个省级行政区抽取重楼饮片样品,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重楼项下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分析检验数据以评价重楼饮片市场情况。针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采用实地调研等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与结论:本次抽验的重楼样品共计55批次,部分批次样品存在薄层色谱鉴别不合格和含量不合格问题,经探索性研究发现部分批次存在混伪品问题以及疑似为被提取后的重楼饮片问题。现行重楼标准存在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指标不合理等问题。
  • 王峰, 聂黎行, 于健东, 戴忠, 马双成
    中国药事. 2019, 33(7): 760-766.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活血止痛散和活血止痛胶囊中三七的专属性鉴别方法,并采用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RRLC-QQQ/MS)对结果加以验证。方法: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研究三七与其混伪品人参、红参、三七茎叶的特征条带。以高效硅胶G薄层板为固定相,二氯甲烷-无水乙醇-水(70:45:6.5)展开,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105℃加热至条带清晰。分别置紫外光灯(365 nm)和日光下检视。RRLC-QQQ/MS分析采用Agilent Rapid Resolution HT SB-C18(2.1 mm×100 mm,1.8 μm)色谱柱,以5 mmol·L-1醋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离子化模式为ESI-,碎裂电压100 V。结果:三七可检出三七皂苷R1,未检出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f。人参和红参可检出人参皂苷Rb3和人参皂苷Rf,未检出三七皂苷R1。三七茎叶可检出人参皂苷Rb3,未检出三七皂苷R1或人参皂苷Rg1。以三七对照药材、三七皂苷R1(应检出)和人参皂苷Rb3(不得检出)为对照,可实现活血止痛制剂中三七的专属性鉴别和人参(红参)或三七茎叶的非法掺杂投料检查。6个厂家的93批样品均未发现人参、红参或三七茎叶冒充三七非法投料。RRLC-QQQ/MS与高效薄层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为含三七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昝珂, 过立农, 马双成, 刘杰, 郑健, 高妍
    中国药事. 2019, 33(7): 767-773.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近年来附子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有毒药材附子的质量控制及其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质量标准、炮制规范,进行归纳分析,对附子的质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附子的质量控制研究较多,药典标准基本能够起到控制其质量的作用。但还存在着一些地方炮制规范制订时间较早,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含附子的成药中缺少完善的质控措施;附子饮片的质量参差不齐,缺少合理的质量分级标准;测定双酯型生物碱所需的乌头碱对照品较难获得等问题。结论:附子的质量控制有一定进展,但仍有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以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 药物研究
  • 杨锐, 王露露, 赵芯, 许凯, 李海亮, 王珏, 张朝阳, 孙会敏
    中国药事. 2019, 33(7): 774-782.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药用辅料二甲硅油的结构进行解析表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高分辨质谱联用方法检测,基于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分子离子峰和碎片信息对二甲硅油的结构进行解析。利用MassHunter质谱工作站及数据分析功能对二甲硅油20、50、100、200、350、500、750、1000、12500和30000系列型号样品进行分析表征。结果:二甲硅油按照黏度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型号,随着型号的增加,黏度不断增大,通过对二甲硅油分子结构的解析发现,二甲硅油的结构中存在分子交联的现象,其分子交联的比例与其黏度成正相关。结论:二甲硅油的黏度是其重要的功能性指标,二甲硅油的黏度不仅与其聚合度有关,还与其分子交联的比例有关。
  • 付海洋, 苗雪文, 姜爱莉, 杨柳, 王召旭
    中国药事. 2019, 33(7): 783-789.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可降解防粘连材料的皮下植入实验,分析材料降解过程中组织细胞的反应,评价可降解丝素蛋白防粘连凝胶局部组织相容性,探讨材料体内降解过程,为研究可降解防粘连材料体内降解机制提供支持。方法:将实验样品(丝素蛋白防粘连凝胶)植入新西兰家兔脊柱右侧皮下,对照样品(聚乳酸防粘连凝胶)植入新西兰家兔脊柱左侧皮下,于植入后1周、4周、12周和26周两侧取样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降解情况研究,并对材料周围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和评价。结果:材料周围组织病理学显示,12周时实验样品组纤维囊厚度小于对照样品组;细胞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样品组1周、4周主要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炎症反应高峰在4周,对照样品组1周、4周样品周围以巨噬细胞为主,12周时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反应高峰在12周,26周时两组炎症细胞均降为0;半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样品相比,丝素蛋白防粘连凝胶植入局部无明显刺激。结论:根据植入材料的局部反应情况,推测丝素蛋白防粘连凝胶的降解过程主要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聚乳酸防粘连凝胶4周前以巨噬细胞介导的呑噬反应为主,同时伴有炎症浸润,12周时转变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
  • 郝擎, 张欣涛, 李晓, 石现, 朱炯, 朱宁
    中国药事. 2019, 33(7): 790-795.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从国家医疗器械抽检结果出发,总结抽检品种质量状况特点,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方法:通过对监督抽检发现的医疗器械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意见建议。结果:有源医疗器械不合格检出率较高,无源医疗器械的原料选购和工艺存在一定问题,医疗器械领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存在隐忧及一些问题企业。结论:应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并强化质量体系建设、严格处理问题产品和企业、提高审核查验针对性和力度、加大审评指导、加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宣贯等角度入手,加强医疗器械监管。
  • 质量管理
  • 刘亚茹, 余萌, 肖璜, 王似锦, 马仕洪
    中国药事. 2019, 33(7): 796-802.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制药企业洁净区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分布规律,为制药企业良好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超标调查分析、药品检出菌溯源分析及洁净环境菌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A、B、C、D、E五家制药企业的生产洁净车间、洁净实验室、操作人员等监控点采集沉降菌,运用16S rRNA序列分析、ITS序列分析、看家基因序列分析,将收集获得的细菌、真菌鉴定到属或种。结果:本研究共收集获得细菌139株,真菌5株。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判定葡萄球菌属40株,占比27.8%;微球菌属27株,占比18.8%;芽孢杆菌属16株,占比11.1%;微杆菌属9株,占比6.3%;不动杆菌属8株,占比5.6%;假单胞菌属6株,占比4.2%;真菌5株,占比3.5%;其他分属于10个属的菌株共33株,占比22.9%。结论:制药洁净环境微生物的组成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葡萄球菌、微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包括芽孢杆菌、微杆菌;少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还包括少量真菌。建议制药企业要控制洁净区人员数量,规范人员更衣进场程序和洁净区行为,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程序,加强环境监控,定期分析监控数据,研究数据变化趋势,出现异常数据,应及时采取措施,使洁净区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 潘伟婧, 彭兴盛, 林梅, 张玫, 厉高慜
    中国药事. 2019, 33(7): 803-808.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压力变化法测试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舱体完整性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温度、大气压、测试时间和测试压力等关键因素,探讨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各影响因素中,温度的变化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大气压的变化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小。结论:无菌隔离系统的完整性测试应妥善设计试验条件,在现有仪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测试时间和压力,并保持测试周期内温度稳定。
  • 技术研究
  • 韩吴琦, 吕晋, 黄永丽
    中国药事. 2019, 33(7): 809-812.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快速准确筛查鉴别假劣药品。方法:建立近红外相关系数法模型快速准确筛查打击假劣药品。结果:近红外相关系数法模型可快速准确筛查假劣药品,筛查准确率达84.5%。结论:该方法建模容易,鉴别快速,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对今后打击假劣药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可在现场监督检查时推广应用。
  • 毕华, 李永红, 范文红, 陶磊, 裴德宁, 丁有学, 饶春明
    中国药事. 2019, 33(7): 813-818.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VEGF Trap)结合活性试验两种结果分析方法进行比较,以考察两者的差异。方法:采用固定剂量的VEGF与系列稀释的VEGF Trap处理之后,检测未结合的VEGF的量,分别以未结合的VEGF量对VEGF Trap浓度梯度和未结合的VEGF检测板的OD值对VEGF Trap浓度梯度进行四参数方程拟合,两种方法计算该产品的结合活性。结果:两种方法均满足试验有效性条件,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供试品和标准品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分别为3.68和3.6pmoL·L-1,供试品的结合活性为102%。结论:证明了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完全一致。为同类产品结合活性计算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
  • 研究进展
  • 李茜, 刘英
    中国药事. 2019, 33(7): 819-828.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述各国药典中离子色谱法分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标准进展情况。方法:介绍了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及离子色谱原理,概述了各国药典中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质量标准变迁,分析了各国药典离子色谱法在该类药物中的应用与质量标准沿革,并探讨了离子色谱法测定该类药物的发展趋势。结果与结论: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分析方法逐渐从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衍生化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向离子色谱法发展,并日益成为该类抗菌药物较理想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今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标准提高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 张凤兰, 林庆斌, 李琳, 袁欢, 邢书霞, 王钢力
    中国药事. 2019, 33(7): 829-834.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二羟丙酮的安全性评价和主要国家(地区)关于二羟丙酮在化妆品中使用的相关监管法规进行调查研究,为我国对化妆品中二羟丙酮的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目前国内外二羟丙酮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和全球对二羟丙酮的化妆品管理法规现状。结果:二羟丙酮的急性毒性较低,对新西兰白兔的皮肤/眼睛无刺激性;含10%二羟丙酮化妆品配方中的二羟丙酮经皮吸收率为37.2%(84.4μg·cm-2);90天大鼠经口毒性和生殖毒性试验的未观察到作用剂量(NOEL)均为1000 mg/(kg·d-1);二羟丙酮导致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P)凋亡;无论有无代谢转化系统(S9),二羟丙酮对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100和TA102有致突变作用;且对人体具有致敏作用。欧盟对化妆品中的二羟丙酮的安全性评价结论为涂抹类产品中含10%以下、喷雾类产品中含14%以下的二羟丙酮是安全的,美国和韩国将二羟丙酮列入着色剂清单进行严格管理。结论:化妆品中二羟丙酮对人体具有潜在安全风险,应高度关注并开展化妆品中二羟丙酮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 药学教育
  • 郑文灿, 法艳梅, 何惠群, 王寒敏, 郑静
    中国药事. 2019, 33(7): 835-839.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在胰岛素类似物专题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PBL)结合案例导向教学法(CBL)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18年至我院的32名药学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分为试验组(拟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和对照组(拟从事药品调剂工作)。其中试验组16人,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用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16人,仅进行传统理论教学。实习结束后,通过考试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分别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客观题考试总成绩及各单项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案例分析题考试总成绩及单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结合CBL的教学方法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对实习生胰岛素类似物专题中的教学质量,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 不良反应
  • 宋智慧, 刘朋朋, 高飞萌, 王丽莉, 王家伟
    中国药事. 2019, 33(7): 840-844.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19.07.0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激素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预防用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保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激素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月-2018年10月因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住院并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病历97份,回顾性分析预防用药的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均使用预防消化道损伤的药物,其中单用H2受体拮抗剂及联合其他胃黏膜保护剂者53例,占比54.64%,单用质子泵抑制剂及联合其他胃黏膜保护剂预防的共44例,占比45.36%。应用H2受体拮抗剂与质子泵抑制剂两组实际消化道损伤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为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钙剂应用率最高(97/97,100.00%),其次是维生素D的补充(80/97,82.47%),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应用较少(17/97,17.53%)。预防用保肝药的患者很少(3/97,3.09%)。无其他预防用药。不良反应方面,糖皮质激素继发性糖尿病发生率最高(50/67,74.63%),其次是白细胞升高(11/69,15.94%),然后是眼压升高(8/71,11.27%)、睡眠障碍(10/97,10.31%)、低钾血症(9/96,9.38%)、肝功能损害(5/96,5.21%)。结论:使用激素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应加强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的预防药物使用,预防消化道溃疡可首先考虑H2受体拮抗剂,谨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无需预防使用保肝药、补钾药,以期进一步提升预防用药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