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34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9-15
  

  • 全选
    |
    监督管理
  • 毛振宾, 张雷
    中国药事. 2020, 34(9): 993-1000.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药品监管科学于上世纪90年代初步完成学科构建,并受到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成为一门新兴前沿科学;是一个高度交叉融合、支撑服务监管的学科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学术体系;核心是研发评价药品安全有效性的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创新实践活动;重点是建设药品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系列工程。笔者通过对国外监管科学技术支撑机构和合作单位等有关情况的调研,初步厘清了当前世界监管科学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的现状和成就,并对我国药品监管科学机构的发展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 焦文温, 张京华, 刘玲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01-1007.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抗微生物药物的差异,探讨2018年版中抗微生物药物变动情况及原因。方法:比较新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品种、剂型、规格等方面的异同,对抗微生物药物目录的变动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我国 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2012年版相比,抗微生物药物目录中新增1个分类,为其他抗菌类;新增13个品种,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米诺环素、莫西沙星、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小檗碱、更昔洛韦、奥司他韦、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替诺福韦二吡呋酯、重组人干扰素;删减 2个品种,为地红霉素和制霉素;4个品种发生剂型及规格调整,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和抗真菌药氟康唑均增加了分散片剂型,克林霉素新增0.075 g规格,抗结核药利福平片剂删去0.3 g规格。结论:2018年版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2012年版相比,抗微生物药物的分类、品种、剂型和规格的合理性有所提高, 能够更好地服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促进该类药物规范、合理使用。但我国基本药物的遴选仍有很大优化空间,尤其是抗微生物药物,可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思维,进一步完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
  • 朱嘉亮, 任春, 胡骏, 李哲媛, 朱炯, 杨悦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08-1015.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旨在通过对新修订《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可行的应对举措和建议,推动药品抽检管理模式的创新。方法:结合药品抽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应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析法,按照抽样的流程,分别从抽样前、抽样中、抽样后3个环节对《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中与抽样相关的条款进行解析和讨论,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的药品抽检抽样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结果与结论:抽样作为药品抽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药品抽检工作的起点。各级药品监管机构应该完善现有抽检工作模式,严格执行新修订的《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中的药品抽样工作要求, 有效促进药品抽样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代表性。
  • 苏丽红, 刘君, 陈欣, 倪训松, 邹健, 仲宣惟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16-1019.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增强政府采购管理在药品检验行业应用的规范性与适用性,在药品检验这一特殊专业背景下,探讨如何提高政府采购管理的效率。方法:分析药品检验业务中政府采购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将国家政府采购的宏观要求与药品检验业务特殊性相结合,建立一种药品检验业务背景下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结论:药品检验机构运行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的建立,使药品检验专业性与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性更有效地结合,对做好药品检验机构政府采购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监管技术
  • 左甜甜, 申明睿, 金红宇, 聂晶, 刘永利, 张磊, 李静, 石上梅, 马双成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20-1027.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中药材中铅(Pb)和镉(Cd)的残留量数据,探索不同累积风险评估方法在评估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联合暴露风险中的应用。方法:以5种植物类中药材中Pb和Cd的残留量专项监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暴露量。并通过文献检索,获得Pb和Cd的相关毒理学参数。根据分级评估的原则,分别采用危害指数(HI)法、靶器官毒性剂量(TTD)法和证据权重(WOE)法等3种累积风险评估方法,评估 5种植物类中药材中Pb和Cd联合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HI法的评估结果表明,艾叶、车前草和黄连的 HI值大于1。TTD 法的评估结果表明,Pb和Cd的联合暴露对于神经系统和肾脏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金银花的HI值>1;对于心血管和血液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的HI值>1。而 WOE法的评估结果则表明,Pb和Cd的联合暴露对于心血管、神经系统和睾丸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金银花的HI值大于1;对于血液来说,艾叶的HI值大于1;对于肾脏来说,艾叶、车前草、黄连的HI值大于1。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中药中铅和镉元素的分级别的累积评估模型。该评估模型的建立,为中药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风险评估打开新的思路,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限量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 王似锦, 余萌, 王杠杠, 马仕洪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28-1039.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8.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就非无菌药品中可能污染的不可接受微生物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为监管部门、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提供参考。方法:梳理非无菌药品中不可接受微生物的概念来源、定义及常见种属,比较各国相关的法规、指导原则以及查阅近年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简述不可接受微生物的检验策略和风险评估方法。结果与结论:不可接受微生物可通过污染药品影响药品质量威胁患者健康,通过药典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可能无法检出,因此应引起重视。各国药典、美国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都要求应使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控制药品中的不可接受微生物。我国已经有不可接受微生物污染药品的事件发生,应引起监管机构和制药企业的注意,并应尽快建立相关的控制策略、检验方法和风险评估体系。
  • 周晓冰, 郭隽, 曹兆军, 褚亚军, 霍桂桃, 屈哲, 杨莹, 赵婷婷, 王伟凡, 耿兴超, 张河战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40-1046.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幼年动物对热炎宁合剂进行毒理学研究,进一步为其儿科用药提供临床前安全性数据。方法:采用10日龄SD大鼠连续36天灌胃给予热炎宁合剂,观察主要毒性靶器官及损害的可逆程度, 评估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结果:给药后动物出现棕褐色水样便,与药物的药效作用相关;而深黄色尿液症状可能与受试物本身性状相关。离乳前高剂量组雌、雄动物体重下降,给药初期高剂量组雌、雄动物体重增长幅度减少;给药结束时高剂量组雌、雄动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降低,雄性动物网织红细胞含量及比例升高;给药结束时高剂量组雌性动物血清中甘油三脂含量升高;给药组雌、雄性动物尿比重、尿酮体增加,尿颜色加深,雄性动物尿隐血含量增加、尿白细胞含量增加;以上指标在恢复期结束时均可恢复。此外,未观察到热炎宁合剂对其他指标的影响。给药组动物尿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未观察到相应肾脏组织病理学的明显改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热炎宁合剂对幼龄动物不产生明显毒性作用的剂量为65.1 g/kg(相当于生药量)。这些结果为临床儿科剂量及毒副反应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 尼玛潘多, 格桑卓嘎, 齐明, 方进林, 阿旺仁青, 旺杰次仁, 达娃卓玛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47-1056.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7批藏药配方用松石炮制品的内在质量,完善其鉴别方法,为今后藏药材逐步研究制定《藏药饮片标准》奠定基础。方法:从西藏自治区3家主要藏药生产单位收集7批松石炮制品,采用现代矿物药鉴定学方法进行鉴定,结合性状、理化鉴别、岩石薄片鉴定、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 化学分析等现代矿物学鉴定方法测定分析多种元素,评价其质量状况。结果:7批松石炮制品主要成分为含水的铜铝磷酸盐[CuAl6(PO4)4(OH)8·5H2O],因其被炮制成不同的性状,使其所含各成分的量有所差别;部分样品中含有围岩碎块,表示掺杂其它类的矿物。结论:用现代矿物药学鉴定方法与岩石薄片、等离子发射光谱、化学分析等现代矿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能够更好地评价松石炮制品的特征与质量,且切片显微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更准确地鉴定和控制松石炮制品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矿物学鉴别技术的引入可为藏药松石炮制品科学鉴定规范的形成及矿物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国外药事
  • 王雪, 乌兰其其格, 杨悦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57-1062.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回顾美国FDA真实世界数据(RWD)与真实世界证据(RWE)的发展过程,总结出促进 RWE应用所具有的关键要素,阐述RWE在医药产品监管决策中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RWE在我国监管决策中的应用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研究,回顾美国FDA将RWE引入监管决策的相关立法及指南进程,分析在监管决策中引入RWE需考虑的关键问题。结果与结论:真实世界研究应当建立监管层面的通用数据标准,开发建设中国可以实际应用的患者登记系统、大型医疗数据共享系统等数据基础设施,遵循最佳方法标准进行研究设计。在医疗实践中结合以电子形式捕捉源数据、移动技术和远程医疗等先进技术,提高RWE在药品和器械审评、监管以及医保支付等决策中的应用。
  • 黄丽, 张素才, 戴学栋, 孙云霞, 孙涛, 姚大林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63-1069.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致癌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和上市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试验周期长、费用高,且试验设计、实施以及结果评估和解释十分复杂,FDA要求申办方在致癌性试验正式开展前,预先向药品审评中心(CDER)提交“特别方案评估”(Special Protocol Assessment,SPA)的申请文件,针对拟开展的啮齿动物致癌性试验设计,征求FDA的审评意见。本文将详细介绍并探讨美国 FDA关于致癌性试验SPA的流程及相关法规的要点,以期为国内药物研发机构、临床前合同研究组织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注册申报机构以及监管机构提供参考。方法:结合FDA致癌性试验“特别方案评估”指导原则的要求和相关工作经验,从致癌性试验方案提交FDA审评部门前的准备、提交程序、SPA审评文件材料内容的关注要点,以及FDA相关审评部门和致癌性评估执行委员会 (ECAC)内部审评流程等方面予以介绍。结果与结论:申办方应了解并熟悉致癌性试验SPA文件提交和评估的过程,并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从而获取科学性意见和建议,为顺利开展长期致癌性试验提供帮助。
  • 王胜鹏, 朱炯, 张弛, 王翀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70-1079.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欧盟集中审批药品(CAPs)抽查检验工作程序,为我国修订药品抽查检验程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检索欧盟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官方网站查找欧盟药品抽查检验工作程序相关文件与法规,就欧盟CAPs抽查检验项目开展全面分析研究。结果:梳理了欧盟CAPs抽检项目工作程序及其流程管理特点;综述了常规抽检、仿制药抽检、生物类似药抽检、平行供应链CAPs抽检、原料药抽检的项目计划管理、抽检实施管理、抽检结果运用管理的精细化举措。结论:欧盟CAPs抽查检验的精细化管理举措,以问题导向规划5年期抽查检验项目,可行性研究确证抽查检验项目的方法,对我国药品监管具有参考价值。
  • 塔娜, 李耀华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80-1084.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介绍美国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的上市前审批(PMA)制度,希望对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从申报方式、审评流程、沟通交流渠道等方面对美国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的PMA制度进行介绍,并就事前沟通机制、模块化PMA申报路径和缴费流程前置等提出优化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PMA制度是医疗器械上市申报方式中最为严格的制度。其中,模块化PMA申报路径、多种交流渠道和缴费前置的申报流程均对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有较大参考价值。建议我国监管机构能够借鉴美国医疗器械PMA制度的有益做法,对我国监管体系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 药物经济
  • 王潇, 张安超, 王鹤, 徐德丽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85-1092.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潍坊市儿童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情况和价格水平,为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的出台和促进儿童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健康行动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的标准化法,对潍坊市6个县的34家公立医院和37家零售药店的30种儿童基本药物的价格和可获得性进行调研, 将价格与国际参考价进行对比研究,评价药物的可负担性。结果:原研药在公立医院和零售药店的可获得性分别为15.8%和30.3%,最低价格仿制药在公立医院和零售药店的可获得性分别为44.8%和36.7%。原研药在公立医院和零售药店的中位MPR大于1.5,最低价格仿制药在公立医院的中位MPR小于1.5,在零售药店大于1.5。原研药可负担性小于1的品种数占比在公立医院和零售药店分别为50.0%和57.14%,最低价格仿制药品种占比在两类机构中分别为88.89%和100%。结论:儿童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一般;原研药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参考价;最低价格仿制药公立医院的价格低于零售药店;原研药的可负担性一般,最低价格仿制药的可负担性较好。建议尽快出台儿童基本药物目录,鼓励医疗机构对儿童专用剂型和规格的采购,促进原研药合理定价。
  • 医院药事
  • 刘敏, 刘礼斌, 田佳懿, 刘洋, 陈丽芳, 刘炜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93-1098.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疫情防控用医疗机构制剂的应急备案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用医疗机构制剂实施应急审批公告》《北京市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管理实施细则》以及我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中药制剂应急备案申请情况,讨论本次应急备案的申报背景、主要流程、相关材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与结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中药制剂的应急备案审批,简化了申报材料,缩短了审批周期,及时补充了疫情防控用药品的不足。
  • 吴定慧, 张国强
    中国药事. 2020, 34(9): 1099-1103.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医院招标采购中药饮片的方案,确保饮片质量,降低饮片价格。方法:采取综合评标的方式制定评分细则,委托第三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邀请招标。结果:通过此次招标,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中药饮片价格平均降幅达29.35%,且所供饮片均符合质量标准。结论:基于取得的成效,中药饮片的招标采购能够降低饮片价格、确保饮片质量,供其他医院参考借鉴。
  • 韩晓娟, 吕雅婷
    中国药事. 2020, 34(9): 1104-1108.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ADR/ADE数据,比较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与非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ADR/ADE观察发生率、性别与年龄分布、报告类型及临床表现。结果: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ADR/ADE观察发生率1.74%,明显高于非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0.85%(P<0.05)。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ADR/ADE女性占比(64%~29%)明显高于非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52.31%)(P<0.05);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ADR/ADE新的及严重ADR/ADE发生率为61.90%,明显高于非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ADR/ADE 35.77%(P<0.05)。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发热、寒战构成比明显高于非重点监控辅助用药,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非重点监控辅助用药(P<0.05)。结论:重点监控辅助性用药 ADR/ADE具有发生率高(尤其女性)、报告类型新的及严重ADR/ADE占比高、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构成比高的特点,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测,规范操作,减少ADR/ADE的发生。
  • 马昭朝, 贾云, 司延斌, 庆昕, 杨静, 赵志刚
    中国药事. 2020, 34(9): 1109-1114.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0.09.0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应用自动分拣系统的效果,为提高PIVAS成品输液的分拣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自动分拣系统设备组成及工作流程;比较该系统使用前、后日均分拣工作量、分拣时间、分拣劳动强度、分拣差错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对PIVAS工作环境及成品输液分拣工作的影响。结果: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人工分拣比率降低为3.29%,平均每袋成品输液所需分拣时间缩短5.97 s(61.80%),人均每日步行数下降45.08%,总差错率下降87.93%,临床各科室对PIVAS的满意度提升了10.92%。结论: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PIVAS工作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优化,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差错,可将药师从繁琐的分拣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该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推进了PIVAS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促进了PIVAS自动化信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