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莲, 许婷婷, 王彪, 李文瀚, 左玮, 刘建茹
目的:分析2017-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软膏与乳膏剂的抽检不合格信息,通过梳理凸显问题,为确认改进目标与提升药品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在NMPA数据查询库的“全国药品抽检”界面,以“乳膏”与“软膏”作为关键词分别进行查询。经提取信息,用Excel进行梳理。 再按药品品名、生产批号、检验依据、不合格项目、标示生产企业名称(来源、产地)、抽检类别与抽样环节等进行归类,并按占批次百分比统计,分析涉及的市售药品与医院制剂占比,以及项目不合格发生率。结果:39批不合格乳膏产品中,有市售药品21批,占53.85%;医院制剂18批,占46.15%。其中, 市售不合格乳膏21批中的国抽样品占61.90%、地抽样品占38.10%,“含量测定”项目不合格发生率占 42.86%、“装量差异”占23.81%;而18批不合格乳膏类医院制剂均系地抽,其“含量测定”项目不合格发生率占37.50%、“装量差异”占55.56%。8批次不合格软膏包括市售2批、医院制剂6批。两剂型的项目不合格发生率以“含量测定”占比最高,乳膏与软膏类分别为38.46%、37.50%。结论:制药企业与医院生产的软膏与乳膏剂型的不合格项目分布与发生率趋于一致,且共性风险集中在含量控制项目;而医院制剂凸显风险还包括最低装量不合格的批次占55.56%。提示制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应进一步改进设备与包装、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全面提升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