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3-12-15
  

  • 全选
    |
    监督管理
  • 杜雯玺, 张丝雨, 尤少春, 程文闻, 张垚, 朱靓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341-1351.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政策工具理论,构建
    “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二维政策分析框架,并以“政策编号-具体条款/章节-具体句段”的编码规
    则对政策进行分类编码,以此对2015-2022年的国家层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
    在政策工具维度,环境性政策工具占比最多,供给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较少。在政策目标
    维度中,以优化发展路径为目标的政策占比最多,以推动采购平台功能建设为目标的政策占比最少。
    论:政策工具存在分布不均衡;强制性政策使用较多,引导激励性政策不足;推动采购平台功能完善的
    政策工具较少。应调整政策工具组合,优化供需两条线上的框架结构;调整政策约束与激励的天平,激
    发内外部正向推动力;以更多政策工具推动完善平台功能,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 苏雯, 西村一郎, 曾庆钱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352-1361.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中药材(日本以“生药”称谓)属于中药药品,同时又为中药制剂的原料。因自然属性,来源是否为道地产区,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其自身和后续制剂产品的质量。如何通过法律法规建立起质量保证的第一道屏障,邻国日本做岀了与我国不同方向的实践。积极参考与借鉴日本的相关实践,提升我国中药材及后续制剂质量。方法:通过对中日两国现行中药材道地产区药事管理法规与实施举措的分析,比较各自的立法目的与实施法规方式、手段的异同。结果:归纳两国对中药材道地产区法规管理的本质特征及实际效果。结论:为我国中药材道地产区药事管理法规与实施举措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标准的理论依据。
  • 张志国, 印遇龙, 吴萍, 蒯梦妮, 杨磊, 黄治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362-1368.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对含有杂质的中药饮片依法认定假劣药的标准,讨论如何结合具体案情、质量风险等对处罚措施进行综合裁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汇总国家药品监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及标准、有关省份的炮制规范及相关规定,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笔者参与某个假劣药认定的专家会议切身体会,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结果:中药饮片的杂质超标原因比较复杂,导致的结果不尽相同,有的可能不影响安全性、有效性,有的则可能危害人体。我国关于中药饮片含有杂质案件的假药/劣药认定和处罚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各省的执行情况也不统一。结论:在严格查处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定性的基础上,规范适用条款的认定,严重的情形应当视为生产销售假药;对从轻处罚的情形实施涉案中药饮片召回;对生产销售的中药材实行分级管理;亟需确立杂质占比超过标准多少被认定为假劣药的处罚标准;并尽快制定全国统一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
  • 梁欣, 肖妍, 张亚同, 张梦琦, 夏瑞, 宁霄, 王佳庆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369-1374.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分期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伦理初始审查意见,为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提交材料的准备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2017-2023年所有注册类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初始审查意见中常见的问题类型,比较它们在不同分期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及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前后的差异。结果:共计175份伦理初始审查,无一份初始审查通过。与伦理性相关的问题主要聚焦于“知情同意书告知的信息” 项中“预期的受益”和“志愿者的医疗与保护”项中的“提供志愿者的补偿”。涉及科学性的问题主要为“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项中“与试验目的有关的试验设计和对照组设置的合理性”。各类问题在不同分期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的发生率无差异。除“志愿者的医疗与保护”项中的“提供志愿者的补偿”外,其它两类问题在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提示相关从业人员在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时要兼顾研究的科学性及伦理性,并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以规范项目的伦理申报,提高进展速度。
  • 曹永仓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375-1380.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国内外关于试验用药品的相关法规和文献,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临床试验用药品相关文献,按照试验流程,分析试验各方如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研究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等职责和问题。结果: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体系建设是临床试验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从试验用药品生产、运输、使用、药物安全性等环节进行阐述,现已得到较全面的研究成果。结论:通过分析研究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流程中的政策和法规,提出相关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利于提高试验用药品管理质量,保护受试者权益和安全,保证试验顺利开展,并有重要的借鉴学习作用。
  • 陈超, 刘爱, 张景辰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381-1385.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使企业更好地理解我国药品上市后变更相关药学现场检查相关法规要求,使其更好地实施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及迎接药品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查。方法:通过梳理我国境内生产药品上市后变更相关的法律法规、通告公告、通知等,对药品上市后变更相关的检查要求进行了分析。结果:总结了注册和监管2个条线共8类检查类型,并分析了相应的检查启动原则、检查实施单位和检查重点等。结论:通过各类上市后变更现场检查的根本是企业应充分地理解法律法规、指导原则的要求,并依据相关要求做好药品的日常管理工作。
  • 邵安良, 陈亮, 李静莉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386-1390.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解纳米医疗器械的产品、国内外监管和标准化工作进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资料,从纳米医疗器械的产品、国内外监管现状、国内外标准化工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同时结合作者课题组在纳米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总结相关的标准转化工作。结果与结论:目前纳米医疗器械产品种类和标准均不多,许多新兴产品仍在不断发展中,相关的监管及标椎化工作需提前谋划布局,需要各方加强合作。
  • 质量管理
  • 石磊泰, 曹守春, 李加, 王云鹏, 吴小红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391-1397.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人用狂犬病疫苗pH值质控现状,为做好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pH值测定法,对国内15家企业人用狂犬病疫苗进行测定,每批疫苗测3次;对测得的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并对人用狂犬病疫苗pH值质量控制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测定结果显示,有14家企业的42批疫苗pH值在7.41~7.63,1家企业3批疫苗pH值在7.68~7.73;15家企业45批疫苗pH平均值为7.51,均在7.2~8.0的合格范围。不同病毒类疫苗的pH值标准各不相同,但对狂犬病毒而言,pH值在7.2~8.0之间能保持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因此适宜的pH值对维持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有效至关重要。
  • 周朋, 任思宁, 张楠, 刘媛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398-1407.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规范生物制品早期研发工作,提高早期研发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建议,提升生物制品的研发质量与效率。方法:汇总我国现行与生物制品研发质量管理相关的法规,分析法规要求与生物制品研发现状的契合度,根据生物制品早期研发阶段的特点,概括早期研发过程中存在的研发质量管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结果:现阶段我国已颁布的与生物制品研发质量管理相关的法规主要涉及研发中后期,对于早期阶段的质量管理,缺少明确、细致、可执行的法规文件。生物制品早期研发过程中在组织架构/人员设置、职能划分、管理制度、制度执行与培训、研究资料、物料和供应商管理以及样品管理7个方面存在问题。结论:加强生物制品早期研发过程的研发质量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建立权责明确的生物制品研发质量管理部门;(2)建立层次分明的生物制品研发质量管理文件体系;(3)采取“纵横交错、贴合实际”的原则来制定研发质量管理文件;(4)加强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5)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开展生物制品早期研发质量管理;(6)建立与健全研发项目代码编号管理制度,加强早期研发阶段的样品管理;(7)建立与完善研发培训体系。
  • 张翠莲, 许婷婷, 安鹏姣, 接恒博, 左玮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408-1415.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2017-2022年发布的藿香正气水抽检不合格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梳理主要问题,为促进其高质量发展与提升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登陆NMPA官网“全国药品抽检数据库”,以“藿香正气水”为关键词进行查询。经提取信息,按生产批号、检验依据、不合格项目、标示生产企业名称(来源、产地)、抽检类别与抽样环节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2017-2022年共发布本品不合格信息43条35批次,源自11个省市的20家制药企业;2020-2022年抽检不合格批次与2017-2019年相比减少52.2%。在43条不合格信息中,抽样环节覆盖1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地抽38条(88.4%)、国抽5条(11.6%),其中,抽自社会药店、药品生产企业、经销商与医院的占比分别为37.2%、27.9%、20.9%与14.0%。在35批次不合格产品中,装量、乙醇、甲醇、微生物与含量测定不符合规定的批次占比分别为40.0%、28.6%、20.0%、5.7%与25.7%;甲醇未达标的7批产品集中于2022年;含量测定未达标的9批产品集中于2017-2019年,其中,涉及“装量+含量”与“乙醇+含量”同时未达标的占比分别为33.3%与44.4%。结论:藿香正气水总体质量呈逐步向好趋势。虽然在2020-2022年本品不合格批次与未达标项目减少,但基于装量与乙醇风险问题,仍需提示生产企业应持续加强内部质量控制,经销商应完善药品运输、储存过程管理,避免产品质量受损。建议药品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本品抽检,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 余坤子, 程显隆, 常艳, 孙娴, 项新华, 麻思宇, 陆以云, 魏锋, 马双成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416-1420.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考察药品检验检测机构使用显微技术进行中药检验的能力,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升药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确保药品检验检测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式分配4组测试样品至参加的实验室。样品的检定结果与指定值一致的,结果为满意;再对所有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全国报名单位有225家,7家退出,有效参加单位为218家。共得到872个结果,其中满意结果852个,占97.71%。各参加单位的结果及原始记录显示,显微制片水平、显微基础知识储备以及显微判别原则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和整改措施,为各检验机构提高中药显微鉴别能力提供依据。
  • 张曦, 刘晓萌, 赵曼曼, 于连东, 耿兴超, 谢寅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421-1430.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药物安全评价研究机构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施风险评估的方法,并基于评估结果制定措施降低风险,确保研究质量。方法: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对LIMS实施整体的风险评估。首先确定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依据和评估工具,并建立风险评估组织,根据风险评估流程对LIMS实施的整体合规性风险评估过程进行梳理。结果与结论:通过对系统实施的整体合规性评估明确了风险来源,发现了会影响研究质量的风险,并制定了降低风险措施以保证系统的整体合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药物安全评价研究的数据质量。FMECA方法可应用在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流程中的LIMS,对提升数据质量有很好的帮助。
  • 张帆, 吕明, 佟飞, 刘福利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431-1437.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完善亚硝胺杂质的科学监管及制药企业建立亚硝胺杂质的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梳理中国、美国和欧盟关于亚硝胺杂质的监管及控制要求,进一步探讨亚硝胺杂质的来源、质量控制及风险评估。结果与结论:自2018年在沙坦类等药物中检出不可接受水平的亚硝胺杂质以来,国内外监管机构相继开展了化学药物中亚硝胺杂质的调查并发布相关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亚硝胺杂质属于ICHM7(R1)中提及的“关注队列”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入到化学药物或药物自身降解产生,实现对亚硝胺杂质的有效控制,对于保证药品的安全及质量可控至关重要。
  • 监管技术
  • 赵丹, 陈琼, 李亚南, 徐潇, 刘茹凤, 徐颖华, 王春娥, 叶强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438-1444.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制白喉棒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用国家参考品。方法:将6株白喉棒杆菌和10株非白喉棒杆菌代表性菌株在各自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经菌株鉴定后,制备灭活菌液,对候选参考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的评估以及准确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最低检出限的验证研究,并组织3家实验室进行协作标定。结果:研制出白喉棒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用候选参考品,由6个阳性参考品、10个阴性参考品、最低检出限参考品和重复性参考品组成。证实该候选参考品均匀性及稳定性良好,准确性、特异性及重复性好,最低检出限可达1.0×103~1.0×104个菌·mL-1。协作标定结果也进一步表明阳性、阴性、重复性和最低检出限候选参考品均符合国家参考品的各项要求。结论:研制出的白喉棒杆菌核酸检测试剂参考品,可用于相关试剂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 沈永, 刘雪婷, 刘爱娟, 孟强, 万敏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445-1450.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医用退热贴、退热凝胶、冷敷贴中的薄荷脑及其他中药成分进行定性识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采用HP-INNOWAX(30 m×0.25mm,0.25 μm)色谱柱,柱温为程序升温(80 ℃保持2 min,以20 ℃·min-1的速率升温至240 ℃,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50 ℃,分流比5∶1,采集类型Scan,扫描范围(m/z)50~500。样品浸提方式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中的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检测样品中薄荷脑、樟脑、冰片的含量。结果:薄荷脑质量浓度在0.2 ~2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平均加标回收率(n=6)为90.6%~101.2%。利用该方法对收集到的3种共24批医用退热贴敷类产品进行检测,9批医用退热贴中有5批检出薄荷脑,其含量为0.14~1.07 mg·片-1;6批医用退热凝胶均检出薄荷脑,其含量为0.05~3.80 mg·g-1;9批医用冷敷贴中有5批检出薄荷脑,含量为0.79~78.58 mg·片-1。此外,24批医用退热贴敷类产品中9批检出含有樟脑、冰片,樟脑的最大添加量为73.32 mg·片-1,冰片的最大添加量为123.72 mg·片-1。结论:市场上的医用退热贴敷类医疗器械中有一定程度的禁止添加成分如薄荷脑、樟脑及冰片的检出,需要加强关注。
  • 研究进展
  • 黄岚, 陈碧莲, 罗镭
    中国药事. 2023, 37(12): 1451-1458. https://doi.org/doi:10.16153/j.1002-7777.2023.12.0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白花蛇舌草现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其新药开发和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方法:本文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对近十年的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总结。结果:发现白花蛇舌草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蒽醌类、多糖类、有机酸类以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活性以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白花蛇舌草在炮制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临床上常用其治疗各种癌症,包括肠癌、胃癌、肝癌、直肠癌等,与半枝莲和其他抗癌药合用效果更佳。结论:目前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较为全面,药理研究多是抗癌、抗炎,临床上常与清热解毒类药物合用,目前暂未见毒副作用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