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3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3-07-15
  

  • 全选
    |
    监督管理
  • 党子悦, 郭冬梅
    中国药事. 2023, 37(7): 735-742.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2020年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前后我国纳入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程序并已批准上市的药品信息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程序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2019-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对通过优先审评和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程序而上市的相关药品数据资料进行信息整理和汇总分析。结果:通过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程序的上市药品数量逐年增多,优先审评审批资源向临床优势药品和创新药品倾斜。结论:药品加快上市注册程序可为临床价值显著的药品提高审批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制药企业研制热情,但药品加快上市注册审批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细化实施要求,加快专业指南出台,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品的研发创制, 不断提升药品监管部门的服务和监管能力。
  • 姜文, 李静芝, 甄晓兰, 李挥, 马宁
    中国药事. 2023, 37(7): 743-750.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中注册管理相关法规和技术文件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有利于从业人员和监管人员全面掌握注册制度的关键环节和配套要求,提升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监管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企业开展相关产品注册的效率和质量。方法:从监督管理变化视角对注册管理办法的产品分类规则、执行标准、临床评价、审查指导原则、特殊审批程序等监管内容进行解读,分析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前景与面临的问题,阐释修订后的法规在保证体外诊断试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方面起到的明显成效。结果与结论:通过对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管理法规进行修订,实现了对分类规则的调整,解决了部分产品分类与其风险不匹配等问题,完善了产品执行标准,使标准发挥出技术支撑作用,贯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临床试验管理力度,发布审查指导原则,补充特殊审批条件,在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对我国体外诊断试剂整体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王翀, 刘文, 冯磊, 朱炯, 胡增峣
    中国药事. 2023, 37(7): 751-756.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药品抽检的抽样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药品抽检的抽样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药品抽检的抽样相关政策法规和抽样模式,以2016-2021年国家药品抽检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样品为例,分析抽样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完善建议。结果:目前,抽样的常见问题包括品种错误、抽样环节错误、样品保护不当、样品重复、抽样量不足、资料信息有误、混批、剩余效期不足等情况。结论:抽样是药品抽检整个工作链条的上游环节,其工作质量对药品抽检成效具有重要影响。样品因不符合检验要求而被承检机构拒收,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全面评价药品质量,发生拒收的主要原因在于抽样人员的知识技能欠缺和工作态度有待提高,需引起抽样单位的重视。建议加强对抽样人员的教育培训及考核,慎重拒收样品并对确需拒收的样品细化原因记录,探索建立拒收样品再利用机制。
  • 庄辉, 王德才, 梁海岩, 宋光胜
    中国药事. 2023, 37(7): 757-763.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健康发展和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国内外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和监管情况,分析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和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结果与结论:随着国家对传统中医药产业的重视,中医药利好政策不断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且在生产、流通和使用方面逐步规范。然而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对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带来挑战。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应加强质量管理,药品监管部门应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加强监管,以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安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 燕娟, 李颖, 陈燕, 张河战, 黄杰, 李丽莉, 郑丽娥
    中国药事. 2023, 37(7): 764-771.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医疗机构建立和运行与开展自制诊断试剂研究项目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监管的方法工具,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命和健康质量。方法:通过梳理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监管的法规要求,结合自制诊断试剂的特点和应用现状,探讨自制诊断试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及生产体系质量管理关键要点,分析存在的监管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与结论:自制诊断试剂是典型的集设计开发、生产转化、临床应用于一体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自制诊断试剂产品质量稳定的有力保证,建立原材料质量评价标准,是研制单位和使用单位对自制诊断试剂实施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有效手段。目前其监管存在法规要求不明确、临床应用风险高、临床性能验证难度大、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生产体系质量控制经验不足等问题。建议明确自制诊断试剂的界定;探索自制诊断试剂准入监管模式,开展质量评价标准化体系研究,促进临床转化;加强质量管理,提出明确的原材料质控要求和成品及留样质控要求。建立科学、 规范的自制诊断试剂质量评价体系是科学监管的需要,是激发产学研检用协同创新的有效探索,有助于促进医学检验的发展。
  • 陈家润, 曾祥卫, 沈小莉, 江映珠, 吴雪龙
    中国药事. 2023, 37(7): 772-775.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解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紫河车药材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的问题提供思路,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方法:针对广东省现有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紫河车药材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提出加强紫河车来源管理、提高紫河车质量标准、变更制剂工艺及制剂说明书标示警示语4种解决思路。结论:4种解决思路的提出, 解决了使用紫河车药材所引起可能影响产品安全性问题的不足,可为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监管技术
  • 罗燕, 陈涛, 王钰玺, 任洪灿, 高婕, 吴卓璟, 王晨
    中国药事. 2023, 37(7): 776-786.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整合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预测化合物在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ADME)性质参数和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PK)曲线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预测能力。方法:以文献报道的具有体外实测理化、生物药剂学性质和临床观测PK性质的 14个化合物作为模型药物。采用ADMET Predictor软件的QSPR模型预测各个化合物的理化与生物药剂学参数,将上述预测的参数加载到GastroPlus软件的PBPK模型中预测各个化合物经口服给药后在人体的PK 曲线以及主要PK参数。对比预测与实测ADME/PK参数间的差异,以评估所用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QSPR模型预测的理化与生物药剂学性质参数与观测值间的绝对值较为接近,两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大部分参数的相关系数均接近或超过0.7);14个化合物中,有6个化合物(43%)的最大血药浓度 (Cmax)预测值落在观测值的2倍误差范围内,9个化合物(64%)的Cmax落在观测值的3倍误差范围内; 有7个化合物(50%)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预测值落在观测值的2倍误差范围内,8个化合物(57%)的AUC落在观测值的3倍误差范围内。结论:联合QSPR和PBPK模型可用于评估化合物的ADME性质并进一步预测人体PK特征。经过当前工作的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 郭莎, 李萌, 贾哲, 贺鹏飞, 高洁, 韩静, 吴昊, 王兰
    中国药事. 2023, 37(7): 787-797.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中典型不溶性微粒图片特征,建立典型不溶性微粒的图谱特征数据库和相应的预警机制。方法:通过采用微流成像技术检测反复冻融、含气泡或硅油、酶解、氧化等不同条件下的单抗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筛选关键特征参数用于区别典型不溶性微粒。结果:不同类型不溶性微粒长宽比、密实度、强度、粗糙度和透明度等参数有明显区别,以此可区分不同类型不溶性微粒。此外,获得了不同种类微粒的关键形态特征,初步建立了图谱特征数据库。结论:利用微流成像技术建立对典型不溶性微粒进行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可以建立相应预警机制,对单抗中不溶性微粒进行溯源分析和风险评估。
  • 赵振霞, 苏建, 曹春琪, 王璐, 刘永利
    中国药事. 2023, 37(7): 798-807.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小活络丸中生物碱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完善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选择PICKERING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和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32 nm,进样量15 μL。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RSD=0.8%)、99.9%(RSD=1.0%)、100.6% (RSD=1.4%)、100.8%(RSD=1.5%)、100.9%(RSD=1.5%)、100.6%(RSD=0.8%)。5批样品中上述6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5~2.9、5.4~27.4、0.5~10.5、18.8~24.6、18.8~30.2及142.4~181.6 μg·g-1结论:所建立的同时测定6个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可准确测定小活络丸中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有助于提高小活络丸的质量标准。
  • 朱莉娜, 吴兆伟, 吴斌, 王琳, 杜凯, 孙毅, 张喆, 胡琴, 高晓燕
    中国药事. 2023, 37(7): 808-816.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HPLC校正因子法测定尼可地尔片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HPLC方法,色谱柱:Atlantis T3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以三氟乙酸-三乙胺-四氢呋喃-水 (3∶5∶3∶989)为流动相A,三氟乙酸-三乙胺-四氢呋喃-水(3∶5∶20∶972)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2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62 nm。结果:各杂质分离良好,且在2~50 μg·mL-1浓度范围内,r=1.0000,线性良好。测定了杂质A~F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67、0.76、1.40、 1.45、0.82、1.26。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7.5%~103.0%,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3%。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尼可地尔片的质量控制。
  • 吴朝阳, 李湛军, 董武军
    中国药事. 2023, 37(7): 817-824.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舒洛地特与低分子肝素都是多糖类抗血栓药物,多方位比较二者的异同,对监管提出建议。方法:从构效关系入手,探讨质控基本要求,对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多方位进行全面梳理并比较二者的抗凝、抗血栓强度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与结论:舒洛地特与低分子肝素作为抗血栓药物,二者抗血栓作用相当,抗凝作用舒洛地特比低分子肝素强,并且无出血风险。由于多组分多糖类药物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本文提出对原料药和制剂的监管需要从起始物料源头开始,参照生物类似药进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以保证多糖类药物的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 研究进展
  • 李峥, 尹茂山, 王寅, 尹华静, 吴爽, 戴学栋, 王庆利, 孙涛, 于冰
    中国药事. 2023, 37(7): 825-833.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 (Incretin),根据人体血糖水平调控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维持血糖稳定。胰高血糖素样肽-l受体激动剂(GLP-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降糖药,通过模拟天然GLP-1而激活GLP-1受体,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同时GLP-1RA还具有控制体质量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重临床获益,正逐步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第一大处方药物。目前已上市的GLP-1RA主要为注射用药,而与注射给药相比,口服制剂给药方便、治疗痛苦小,患者依从性更好。口服GLP-1RA药物已成为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本文梳理了目前在研GLP-1RA口服小分子和肽类降糖药的研发现状,分析该靶点药物研究应用进展,并从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提供评价策略,以期为同类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 国外药事
  • 王雨阳, 何敏媚
    中国药事. 2023, 37(7): 834-842.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从创新药纳入医保机制的典型国家案例中,汲取能够为我国医保目录管理工作提供思路的借鉴点,为加快创新药物医保准入,建立行之有效、符合国情的医保目录管理体系提出建议。方法:对德国、日本、美国和新西兰4个典型国家的创新药医保目录纳入机制进行纵向案例介绍,再从企业参与程度、价值评估机制、药品定价标准以及动态调整周期4个方面进行横向总结对比,分析其模式中创新及可借鉴之处。结果:4个典型国家在此方面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流程与丰富的经验,并且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备且各具特色的体系,对我国有借鉴意义。结论:建议建立健全创新药准入机制,以保证企业充分参与创新药准入全程,建立公平权威的创新药评估机制,选取科学合理的创新药定价标准,实施动态长效的目录调整周期。
  • 张辉, 赵建中, 郭志鑫
    中国药事. 2023, 37(7): 843-848.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介绍美国《治疗等效性评价行业指南》的最新内容,梳理仿制药与原研药品治疗等效性的考量因素,以期为我国仿制药研发前参比制剂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阐述《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中批准的多源处方药等效性类别及美国药品橙皮书中等效性药品的标记方式,分析橙皮书中等效性评估体系的认定原则和动态管理模式,为我国仿制药参比制剂的确定及管理提供借鉴。结果与结论:美国化学仿制药治疗等效性的判定原则以及治疗等效性代码在橙皮书中的使用,为我国化学仿制药研发中参比制剂的选择、治疗等效性评估及参比制剂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借鉴。
  • 医院药事
  • 蒋欢欢, 申慧琴, 王志秀, 王紫监
    中国药事. 2023, 37(7): 849-856.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7.0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管理(MTM)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人文效果。方法:将1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医疗服务,干预组除常规服务之外, 给予规范的MTM服务。观察二组患者临床效果指标[血压达标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和药物相关问题(MRPs个数)]和人文指标[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评分)、满意度、效用值和直观相似尺度(EQ-VAS)]的差异。结果:共有10例患者未完成本次研究,其中干预组3例、对照组7例;入组时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指标和人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干预组患者的LDL-C达标率(P<0.05)、Morisky评分(P<0.01)、满意度(P<0.01)、效用值(P<0.05)和EQ-VAS评分(P <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RPs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压达标率比较二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M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满意度、生活质量和LDL-C控制效果,解决MRPs,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