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38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8-20
  

  • 全选
    |
    监督管理
  • 栾力介, 田丽娟
    中国药事. 2024, 38(8): 853-859.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9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完善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法制建设,提高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诚信意识,促进诚信生产活动提供建议与参考。方法: 通过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法制建设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与结论: 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法制建设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信用奖惩机制尚不健全,联合惩戒机制还不完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缺乏具体和统一的标准;信用信息公开披露的规定不够具体;医药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基于此,从信用奖惩机制、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信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与外部支撑体系作用4个方面提出对应的建议,以加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法制建设。
  • 杨丽香, 林琳, 田丽娟
    中国药事. 2024, 38(8): 860-868.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40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已公开的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开展情况,以期为后续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并结合药智、丁香园等第三方数据库,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的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信息,并采用Excel 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临床试验开展情况。结果: 自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公示的数量逐年上升,3年时间总计公示了548次。其中,2.2类改良型新药占比最高,超过50%,2.1类改良型新药占比最少。开展的临床试验分期主要以Ⅰ期临床研究为主。结论: 化学药改良型新药可借鉴已上市产品的临床开发数据,减免部分临床研究,缩短研发周期,这些是目前新药研发的热点。
  • 李海山, 刘莹莹, 杨宇
    中国药事. 2024, 38(8): 869-875.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4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我国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为早日加入PIC/S国际组织,实现我国药品检查国际化,促进我国医药行业走向世界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对照PIC/S审计清单中对检查员要求的模块,概述PIC/S对检查员的要求,对我国检查员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思考。结果与结论: 为加快建立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以满足PIC/S对药品检查员的要求,应扩大职业化专职化检查员的规模,深入推进检查员的分级分类管理。同时,需要建立高素质的检查员培养模式,以提升其检查能力。此外,还应建立具有职业特点的职称评审体系,并完善检查员的薪酬待遇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检查员提升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国早日加入PIC/S提供坚实保证。
  • 杨宇希
    中国药事. 2024, 38(8): 876-881.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403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良好审查规范(GRRP)工作组历时7年,起草并发布协调性指南文件8项。本文旨在梳理和研究系列文件要义,探讨医疗器械国际监管协调的发展与优势。方法: 梳理GRRP工作情况和指南文件主要内容,分析文件所汇集的国际经验和共识,展示系列文件在我国和成员监管区域的转化应用情况。结果与结论: 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GRRP工作组从监管机构职责、合格评定机构作决策的结构和过程、产品安全有效等方面制定的协调性指南文件在我国完全实施,符合我国医疗器械创新监管发展的新需要,体现我国在国际监管协调方面的主动作为。
  • 侯瑾, 董爱梅, 李德宝, 肖连立, 杨帆, 徐晓娟, 刘军田, 武海军
    中国药事. 2024, 38(8): 882-890.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9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山东省药品再注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药品再注册工作科学规范、提高药品再注册工作审查审批效率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基于我国现行药品再注册等法律法规、山东省50家化学药品生产企业调研情况及近几年山东省药品再注册情况,对山东省化学药品(制剂和原料药)再注册技术审查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与结论: 山东省药品再注册工作中主要存在与上市药品再评价衔接不紧密、药品批准的工艺等无法溯源、批准文号集中到期申报等问题,建议通过统一技术审查标准、深化附条件批准上市药品管理、优化再注册周期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等措施更好地发挥药品再注册工作上市后监管作用。
  • 监管技术
  • 王庚莉, 杨进涛, 冯斐斐, 张巧, 单晓蕾, 张素才
    中国药事. 2024, 38(8): 891-898.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40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新药ZY711安全药理学试验中测量的雄性QTc指标为案例,探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在安全药理学研究中的必要性,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7.0进行统计分析,QTc间期采用均数±标准差(ms,Mean±SD)进行统计学描述,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4 mg·kg-1和12mg·kg-1剂量组药后1 h QTc间期的延长有统计学意义,在40 mg·kg-1剂量组药后0.5 h、1 h、2 h、4 hQTc间期的延长有统计学意义;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4 mg·kg-1和12 mg·kg-1剂量组药后1 h、2 hQTc间期的延长有统计学意义,在40 mg·kg-1剂量组药后0.5 h、1 h、2 h、4 h和6 h QTc间期的延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用于非临床安全药理学试验结果的评估,其可以清楚了解药物的起效与持续时间,并且可以对药物不同剂量之间的显著性检验进行全面判断。
  • 权娅茹, 陈震, 邱平, 任晋楷, 万文妍, 李长贵, 陈国庆
    中国药事. 2024, 38(8): 899-905.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40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糖蛋白已被证明是高度准确的VZV特异性免疫指标。本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用于评价水痘疫苗接种后的血清抗体水平。方法: 筛选ELISA包被抗原,以重组蛋白gE和gB作为包被抗原,W1044国际参考品作为标准品,初步建立VZV抗体的ELISA法并对其进行验证。将建立的ELISA法与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法进行比对。结果: 以gE和gB作为包被抗原,成功建立了ELISA方法,采用线性拟合,标准曲线在抗体浓度0.25~4 mIU·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回收率为85%~120%,定量限为0.25mIU·mL-1,精密度CV<15%,特异性良好。与FAMA法相比,ELISA法的灵敏度为89%,特异性为93%,总符合率为90%。结论: 本课题成功建立了VZV抗体ELISA检测方法,可作为一种灵敏、特异的水痘疫苗临床血清评价方法。
  • 和焕香, 郭庆梅, 王琳, 刘晓芸
    中国药事. 2024, 38(8): 906-921.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4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H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瓜蒌祛痰止咳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采用HPLC-Q-TOF-MS/MS技术鉴定瓜蒌水提液的入血原型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平台预测成分的作用靶点,并与CooLGeN数据库中止咳化痰药物靶点比对筛选,获得瓜蒌祛痰止咳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得各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DAVID数据库对瓜蒌祛痰止咳的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该研究共从大鼠血浆中鉴定出17个入血原型成分。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得到15个与瓜蒌祛痰止咳相关的活性成分,涉及61个潜在作用靶点和23条作用通路。初步预测葫芦素D、葫芦素R、栝楼酯碱3个成分可作为瓜蒌潜在的Q-Marker。结论: 该研究为瓜蒌质量标志物的筛选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瓜蒌祛痰止咳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刘毅, 吴静芳, 丁怡, 陈华
    中国药事. 2024, 38(8): 922-926.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40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维生素B12的引湿性研究,探讨有引湿性化学对照品的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管理工作。方法: 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DVS)分析维生素B12对照品的引湿性;基于分析结果,从各个环节探讨有引湿性的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管理。结果: 湿度在RH 20%~80%变化时,维生素B12的水分吸附不断上升,引湿性明显。样品在RH 20%环境失重1.4%,在RH 50%环境时,样本质量变化显著增加至1.3%。进一步对该批对照品进行应用区域RH 25%~45%的DVS分析,结果RH25%时,样品失重0.7%;RH 45%时,样品增重0.56%。故建议维生素B12对照品应在RH 30%~40%的环境中快速称量。结论: 对于有引湿性的化学对照品,应在原料筛选、分装、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稳定性考察等环节针对其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以全面提升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管理和质量,为药品质量标准的实施和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 王楠, 任洁, 林春燕, 付兴情, 董媛, 张雯洁
    中国药事. 2024, 38(8): 927-933.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8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云南红药胶囊中毒性药味制黄草乌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方法筛选制剂中具专属性的显微特征,采用HPLC法对制黄草乌中滇乌碱进行限量检查。使用Eclipse Plus 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缓冲盐溶液(水-三乙胺-磷酸比例为600∶2∶1)(40∶6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结果: 制黄草乌的石细胞特征具较强专属性。HPLC法测定时,滇乌碱进样量在12.24~367.18 n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3.2%,RSD=1.96%(n=6)。15批次样品中滇乌碱的量均小于拟定限度。结论: 石细胞特征可用于鉴别制黄草乌,滇乌碱限量检查方法分离效果好,可为复方制剂云南红药胶囊中制黄草乌的控制提供依据。
  • 研究进展
  • 王书晗, 彭俊, 黄元礼, 马森菊, 周汨, 韩倩倩, 柯林楠
    中国药事. 2024, 38(8): 934-944.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4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洗脱栓塞(Drug-eluting Embolization,DEE)微球是一种用于阻断肿瘤血流和传递药物的治疗性栓塞剂,本文就其最新技术和临床应用、DEE微球设计时应考虑的重要特性、影响药物装载和分布的因素,以及使用DEE微球测定药物空间分布的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包秀芳, 呼日乐巴根, 戴丽丽, 白文明, 铁龙, 清明, 白其格其, 陈美玲, 莲花
    中国药事. 2024, 38(8): 945-960.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40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红花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花(Carthamu s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作为传统的民族药材,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旨在为红花的现代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其新药开发和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红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生物活性”“临床应用”“质量标准” 等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0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90余篇。红花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生物碱、醌氏查耳酮类、炔类、亚精胺类成分和一些其他类别的化合物;具有抗氧、抗纤维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凝血等药理作用。在蒙医临床中,红花主要被用于预防和治疗血热病、妇科病、肝病、清热解毒等。结论: 当前对于红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已相对全面,而其药理研究则主要围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方面进行。在蒙医临床治疗中,红花通常与清热解毒类药物联合使用,但目前尚未出现关于其毒副作用的明确报道。
  • 国外药事
  • 陆德, 裴宇盛, 臧克承, 肖妍
    中国药事. 2024, 38(8): 961-968.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40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介绍FDA发布的远程监管评估相关指南,并结合基于远程监管评估发布的警告信进行分析,为行业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FDA发布的远程监管评估指南及远程交互评估指南,并基于远程监管评估发布的警告信,从缺陷情况以及发布警告信的时间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参考建议。结果: FDA基于远程监管评估发布的警告信与现场检查发布的警告信相比,其缺陷条款以及发布时间上均有特点。结论: 远程监管评估作为一种新的监管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给监管部门以及药品生产企业均带来新的挑战。
  • 萧惠来
    中国药事. 2024, 38(8): 969-974. https://doi.org/10.16153/j.1002-7777.202308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促进我国对致幻药精神心理疾病治疗应用的开发、研究和监管。方法: 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网站,查寻新近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并详细而具体地介绍该指导原则。结果与结论: 展示了FDA 于2023年6月发布的“致幻药临床研究考虑要点的行业指导原则草案”的具体内容,为开发用于治疗精神心理疾病(例如精神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的致幻药提出了一些临床研究的一般考虑因素,以确保符合伦理要求以及试验完整性和结果可靠性。指导原则按专业领域分别讨论了致幻药与临床研究相关的化学、生产和控制;非临床试验;临床药理学;滥用可能性评估和临床试验方面面临的特殊问题。该指导原则对我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