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敏, 陈娜, 李雪, 胡蝶
目的:探讨小儿热速清糖浆的安全性,抗炎、退热、抗惊厥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10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左乙拉西坦组、小儿热速清糖浆组,每组各20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阿司匹林组、左乙拉西坦组、小儿热速清糖浆组给药剂量分别为7.5 mg · kg-1、10 mg · kg-1、15 mg · kg-1。给药3 d后颈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造模,记录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体温,与基础体温进行对比,若有显著差异提示造模成功。注射用药后1 h、2 h、4 h、8 h测量各组大鼠体温,记录分析各组大鼠的炎症、体温、惊厥情况及异食行为发生情况。结果:注射用药后1 h、2 h、4 h、8 h,模型组体温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各项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脑电图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注射用药后2 h、4 h、8 h,阿司匹林组、左乙拉西坦组、小儿热速清糖浆组体温及各项炎症指标均低于模型组,脑电图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阿司匹林组、左乙拉西坦组、小儿热速清糖浆组体温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小儿热速清糖浆组各项炎症指标低于左乙拉西坦组(P<0.05),左乙拉西坦组、小儿热速清糖浆组脑电图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分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模型组惊厥发生率为10.00%,阿司匹林组惊厥发生率为5.00%,左乙拉西坦组、小儿热速清糖浆组均未发生惊厥,3组惊厥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左乙拉西坦组、小儿热速清糖浆组大鼠异食行为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小儿热速清糖浆组发生率稍低。结论:动物实验表明,小儿热速清糖浆的安全性尚可,有明显的抗炎、退热、抗惊厥作用。